蟑螂的天敵不少,但身材短小、其貌不揚的牠竟能在地球上維繫了三億多年的種族生命,而且部分居家性蟑螂還愈來愈繁榮,並贏得了「小強」的綽號。這種存活力超強且成功繁衍的動物,必然有其過人之處。
蟑螂之所以不會被淘汰而且不斷擴大勢力範圍,除了強盛的繁殖力,善於躲藏的能力,以及能夠疾跑避敵的腳力,都是重要的因素。想要知道蟑螂如何靠著一身絕活和強敵爭勝,在地球上締造出連人類也自歎不如的版圖,一定要閱讀朱耀沂老師的『蟑螂博物學』。
美國曾做過以三千多位成人為對象的問卷調查,受訪者最討厭的動物是蟑螂,接著依序是蚊子、老鼠、蜂、響尾蛇、蝙蝠。在日本也曾以女性大學生為調查對象,結果百分之八十的人把蟑螂列為她們最討厭的動物。有人更說,以捲成筒狀的報紙打到蟑螂時,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為何有這麼多的人如此討厭蟑螂?蟑螂遭人嫌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:一、外形不討好,牠那油滑的身體、長了刺的粗腳、搖擺靈活的長觸角,給人一種負面的印象;二、體表及排泄物會散發出一種怪異的臭味;三、常出現在廁所、廚房、垃圾堆上,讓人覺得骯髒、是許多病原菌的幫兇,尤其牠們常旁若無人地在我們的食物、食器上遊走。
看完本書的人不可能轉而開始喜歡蟑螂,或是對蟑螂起了護短之心,但是『蟑螂博物學』的出版,無非是希望大家對這個與我們生活關係密切、互動頻頻的昆蟲,有多一點點的認識,並視牠們為「可敬的敵蟲」。
作者簡介 朱耀沂
朱耀沂教授是台灣研究昆蟲的翹楚,也是昆蟲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。1932年出生於台南,由於自小喜愛各種動物,高中畢業後就讀台中省立農學院植病系﹝中興大學前身﹞,並在台大植病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。後歷任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助教、講師,並赴日取得農學博士學位,回國後應聘為台大客座副教授,後昇任副教授、教授,至退休並獲選為榮譽教授。其研究領域主要為水稻和果樹害蟲,退休後仍勤於著作,將其一生所閱覽和收集的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珍貴資料,寫成一本本通俗的動物書籍,期能影響更多莘莘學子喜愛動物、瞭解動物,甚而願意選擇生物學為一生之職志。朱教授常謙稱自己是「昆蟲雜貨店」,其實若稱他為「昆蟲博物館」似乎更能貼切表達他對台灣昆蟲界的貢獻與地位。著有『熱帶昆蟲學』、『午茶昆蟲學』、『黑道昆蟲記』、『人蟲大戰』、『情色昆蟲學』、『成語動物學』等,『蜘蛛博物學』、『老鼠博物學』及『蟑螂博物學』﹝均由天下文化出版﹞是大樹教授博物學系列的重量級著作。
長榮大學校長 陳錦生
昆蟲學界的「活化石」寫昆蟲界的「活化石」,精采可期。
朱耀沂教授這本新書『蟑螂博物學』,從蟑螂的身世之謎、蟑螂帝國的崛起、人蟑大戰到蟑螂萬花筒,內容涵蓋蟑螂的歷史、形態、分類、生理、生態、行為、防治到飼養方法等,無所不談,無所不包,堪稱蟑螂的百科全書。雖然名為蟑螂博物學,但對相關的理論,如演化學、生理學、甚至於抗藥性的原理等,都有深入的討論。因此閱讀本書,除能了解蟑螂的知識外,尚有意想不到的附加價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